Timeline
2020 - EP1

車架
本賽車車殼用鋁板手工鈑金及飛機工藝的鉚釘打造,達到輕量化、客製化和低成本的效果。車架選用密度低、強度高的 4130 鉻鉬鋼管製作車架,以簡潔、輕量化的結構並提供最高安全性為設計目標。
車架以前、後防滾架為界區分為頭段、駕駛艙、尾架三大結構,同時配合整合式電池支架,降低重心,提升操控表現,並降低總重。
電系
整車包含二個 12V 低壓電系:「感測訊號收集網路」、「安全電路」,穩定的電力系統及安全的動力輸出為主要的設計理念。
感測訊號收集網路:Epsilon 1 上所有的 ECU 包含中央控制器、馬達控制器、BMS、IMD、以及傳器的訊號傳送均透過 CAN 通訊協定達成。具統一偵錯、相容性高、高速傳輸等優勢。
安全電路:安全遮斷電路屬於低壓電系,能在緊急時刻即時遮斷高壓電池模組的供電,中斷驅動系統動力輸出,由 BMS, ESB, ISW, BOTS, BSPD, IMD 遮斷單元組成。
動力
電池採用 panasonic18650 鋰離子電池,5 個並聯電池箱各自擁有 32Ah 的電容量,並且採用 84V 的電壓,可以供給最高 48kW 的馬力輸出。同時配有見智科技的電池管理系統,能夠監測過充、過放及過熱的危險情況,以提供整個動力系統穩定的動力來源。
使用「奕兆綠能」客製化永磁同步馬達,設定額定功率 30kW,最大輸入功率 90kW,體積緊湊,並配有水冷管路,可以有效控制溫度,維持穩定輸出。
底盤
採用雙 A 懸吊及直推避震系統,從最簡單的設計出發,搭配模擬及實測,以給予車手最好的路感及操縱性為目標。
動態模擬採用 MATLAB-Simulink Model 配合 CarSim 來進行車輛動力學模擬,將複雜的模型圖像化,對於調整上有更好的直觀性。模型架夠包含總體車輛參數及動力學、輪胎模型、暫態響應分析、Acceleration 加速賽模擬、 Skid-pad 八字繞圈賽模擬及 Autocross 高速避障模擬。
大事記
2019/09 前往日本參加FSAE-J
2019/10 結案發表會
2019/10 參加高雄直線加速賽
現展於臺大檔案室
2021 - EP2

Epsilon 2 相較於一代車大幅減輕電池的重量,同時提升輸出功率,因此在加速能力上擁有突破性的展現。續航力下降但仍保有足夠的電力能在完成耐久計時賽22 km的路程。
低重心、前後均勻配重設計搭配加大的剎車碟盤與輪圈尺寸,在增加動力的同時也提升致動力,確保車輛操駕上的平衡度。
新增碳纖維空力套件,較去年鋁製外觀套件更為輕量,獲得額外的下壓力更有助於提升彎道極限。
大事記
2021/01 新車發表會
2021/04 參與麗寶賽道開幕活動
2021/09 參加第一屆 FST,獲得第二名
2022 - EP3
大事記
2022/03 成車發表會
2022/04 於車電展展出
2023 - EP4

Epsilon 4 承襲一貫的設計風格,以簡潔可靠的方式精進設計,持續以輕量化為研發目標,延續鋼管車架搭配後置單馬達驅動的架構,著重提升電芯能量密度,增設懸吊防傾桿與空力套件底板加強車輛動態表現,並致力於提升軟體系統穩定系與運作速度。
整車規格
大事記
2022/08 參加第二屆 FST,獲得第二名
2022/12 前往澳洲參加 FSAE-A,獲得 Paccar Award
2023/07 成車發表會
2023/07 參加第三屆 FST,獲得第一名
2023/10 於能源展熙特爾攤位展出
現展於臺大工學博物館
2024 - EP5

大事記
2024/08 參加第四屆FST
2024/09 參加FSAE-J,獲得 Design Report EV 組第四名
2025/01 成車發表會
現主要做為對外展車用